蝉和狐狸说课稿
《蝉和狐狸》说课稿 一、 说教材 《蝉和狐狸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,内容简单,语言浅显易懂。寓言讲的是狐狸用奉承话骗蝉想吃蝉而没有成功的故事。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蝉的过程,形象地告诉我们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别?#35828;?#22312;灾难?#24418;?#21462;教训的道理。 本课的重点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寓言的寓意,并能从中获益。 二、 说学生 小学生天性好玩且有意注意时间短,另一方面,五年级的小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我学习能力。因此,我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、自悟和自演,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,让学生自己探索寓言的寓意。帮助学生真正的从?#36136;?#29983;活中受益,明白一个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别?#35828;?#28798;难?#24418;?#21462;教训的道理。为了确保教学质量,我?#25569;?#25945;材的意见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: 三、 说教学目标 1. 知识与技能: 学生能够准确、流利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. 过程与方法?#21644;?#36807;课文的学习,学生能够了解寓言的寓意,并从中获益 3. 情感态度价值观:学生能够感受到寓言的魅力,爱上寓言故事,爱上阅读 四、 说教学重?#35757;?通过课文的学习,学生能够了解寓言的寓意,并从中获益 五、 说教学方法 《语文课程标准?#20998;?#20986;:“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?#24418;?#19981;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?#23548;!?#38405;读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?#28798;?#38405;读、探究的?#23548;?#27963;动。因此,以读为主是本教学设计所体现的要点。坚持以“读”为主线,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,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,在读中体会,在读中思?#36857;?#24182;在师生互动、?#29486;?#23398;习中动口、动脑、动情地去学习朗读、默读,引导学生在?#28798;?#38405;读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语?#26657;?#21516;时受到情感的熏陶。因此,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方法。 比较阅读法 情境教学法 教师示范法 ?#29486;?#23398;习法 六、 说教学过程 (一) 问题导入,激发兴趣(计划用时2分钟) 为了激发学生好奇心,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,顺利导入新课,我将对学生进行提问: 问题1. 小朋友么,你们谁还记得《狐狸与乌鸦》的故事啊?谁能说一说? 问题2. 《狐狸与乌鸦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? 问题3. “今天啊,狐狸又故技重施,用他的好听话去欺骗别人,那今天的另一个主人公蝉有没有上?#31508;?#39575;呢?” (二) 初读课文,解决问题(计划用时8分钟) 1. 学生自读课文,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 (?#28798;?#21270;的读书方式,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。并培养学生?#28798;?#23398;习的意识与能力) 2. 师生共同解决生字词 字(戒、粪) 词(圈套、美妙、歌喉、掺杂、粪便、戒心) 3. 学生再?#25991;?#35835;课文,并大体了解课文结构 教师创设情境,带领学生复述课文,用剪贴画?#25925;?#35838;文场景。?#28304;耍?#25105;将这样表达:(这则寓言故事,把我们带到了一根大树下,{出示大树}一只狐狸站在那儿,{出示狐狸},故事就发生在这,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蝉和狐狸{出示蝉}。夏日的一天,蝉正在树上大声的欢唱{出示音乐符}{提问?#21644;?#23398;们,夏天天气很热,人也很?#21507;輳?#36825;个时候蝉大声的?#26657;?#19968;般,大?#19968;?#19981;会?#19981;?#34633;的叫声啊?},可是狐狸却赞叹蝉的歌声?#27973;?#32654;妙!为什么呢?学生回答) 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: 蝉 狐狸 怀有戒心 设下圈套 察觉有诈 故意赞叹 树叶试探 猛地扑去 揭示原由 原形?#19979;?(剪贴画的使用,将把学生带?#25945;?#23450;的情境中,学生能够化语言为?#35745;?#21270;抽象为具体,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,掌握课文结构,同时激发学生积极性。) (三) 精读寓言,理解寓意(计划用时22分钟) 1. 说一说(6) 同学们,读?#33487;?#31687;寓言,你?#38405;?#19968;个主人公印象更深刻一点呢?说一说你的理由。 (说的过程中,我将要求学生用词语来描述狐狸或蝉,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词汇;并提示小朋友用书中的词语、句子来表现狐狸和蝉的特点,并将这些词语改掉或去掉,用指名读,齐读,教师示范读,学生自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两者表达效果的不同) 如:“狐狸以为是蝉,猛地扑了过去”一句中,将“猛地”去掉 “狐狸以为是蝉,扑了过去” (说一说?#26041;冢?#23398;生进行?#28798;?#21457;言与探究,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。而教师只是处于指导地位,通过阅读,让学生自己探究、理解、掌握寓言意义,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形象) 2. 读一读(6) “说?#33487;?#20040;多,小朋友一定了解的狐狸的贪?#26041;?#29502;和蝉的机智,现在,这两组做狐狸,这两组做蝉,老师对旁白,我们来读一读。注意要读出各自的感情!” (比较阅读,?#29486;?#38405;读等方法,让学生以读为中心,在阅读中体会蝉的机智聪明和狐狸的奸诈狡猾,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) 3. 演一演(6) (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进入寓言的情境,?#30001;?#23398;生的体验,推动学生的情绪,我将让学生演一演狐狸与蝉,从而再现寓体的具体形象,?#30001;?#23398;生对寓意的理解) 首先, 分角色表演(1组) “小朋友们,学习?#33487;?#31687;寓言,小朋友想不想扮演一下狐狸和蝉呢? 两个学生阅读蝉和狐狸的部分,而教师阅读旁白” (动作指?#36857;?#31449;在树的对面,扔树叶,猛地扑了过去 语调指?#36857;?#29392;狸的谄?#27169;?#34633;的冷静,自信) 然后,我将进行故事表演拓展(1组)。 课文表演同上,“听了蝉的话,狐狸灰溜溜的走了。这时那只上了狐狸当的乌鸦飞了过来,它会对蝉说什么呢?我们来继续演一演” 教学提示:这一?#26041;?#30340;设计主要是给提供一个创新的机会,?#25925;?#20182;们的理解力、想像力、表演才能以及协作能力,开发学生的潜能。 (乌鸦与蝉,听了狐狸的奉承话,一个上?#31508;?#39575;,一个却没有,两者相比较,引导学生自己揭示寓意。) 揭示寓意: 4. 议一议(4) 问题一: 同学们,比较一下《乌鸦与狐狸》和《蝉和狐狸》,小组讨论一下,为什么乌鸦会上狐狸的当而蝉却能避免上当呢? 问题二:在我们的?#36136;?#29983;活中,在我们的身边,很多?#35828;?#22833;败、灾难可以给我们带来思考、教训,大家来说一说。 (通过上面的指导与学习,学生揭示寓意,水到渠成。并将这个寓意推向学生的生活,使学生从中?#24418;?#24182;从中受益) (?#27169;?推荐书籍,拓展?#30001;歟?#35745;划用时8分钟) 因为近几天,学生们都在学习寓言故事,我将乘热打铁,帮助学生分析寓言故事的特点:寓言简短,寓意深刻。多采用童话、故事表现,生动有趣,发人深省。并向学生推荐书籍《?#20102;?#23507;言》,让学生爱上寓言,爱上阅读。) 七、 说板书设计 《蝉和狐狸》 蝉 狐狸 怀有戒心 设下圈套 察觉有诈 故意赞叹 树叶试探 猛地扑去 揭示原由 原形?#19979;?(这样的板书设计